苗藥除頑疾 醫德惠鄉親——訪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苗族醫藥傳承人龍薪臣瀏覽數:710次
“這株草藥味道是麻的、另外一株是苦的、遠處的那株是澀的……”9月4日,記者來到凱里市下司鎮,采訪到龍薪臣。 “我們行醫的祖傳口訣,苦的解毒消炎,麻的鎮痛,澀的主要起收斂止血的作用……”聊到草藥,龍薪臣打開了話匣子。 龍薪臣自小習武,13歲那年,他在練習摔打時,不小心把手摔斷了,疼痛不已。村里老人找來草藥給他貼敷,當天疼痛減弱,三天后,疼痛完全消失。這事讓龍薪臣第一次感受到了苗藥的神奇,對苗醫苗藥產生了強烈興趣。 “最癡迷的時候,白天晚上,都在識藥嘗藥。找來一副藥,反復嘗試體驗,直到掌握它的性征為止。有一次我嘗‘蟲’藥,吃了一塹,藥物毒性較大,導致嘴唇起泡,喝湯都難受??墒侵档?,讓我深入認識和掌握了一味良藥。”龍薪臣說。 貴州民間,歷來有“黔中自古無閑草,信手拈來都是寶”之說。在龍薪臣的庭院里,種滿花花草草,有七葉一枝花、南天竹、天冬、石斛、黃精、靈芝、艾粉、韭菜等。在常人看來,這些不過是一株草一朵花而已,對龍薪臣而言,這些藥材都有大用,比如韭菜汁,用來治療蜂毒有奇效。 作為一個草藥醫生,識藥用藥是一個基本的技能,龍薪臣是這方面的能手。他現在能識別400多種草藥,對常用的60種更是熟稔。 在龍薪臣的家里,擺滿了壇壇罐罐,其中盛放了雄黃石、五蛇酒、八角金瓜、瓜子金、魚腥草、龍膽草、浮萍、馬齒莧、半邊旗、車前草、鳳尾草等藥材。在他的藥房里,分門別類地擺放了50多個裝藥的木柜。他還專門辟出100平方米左右的一塊地用來建設庫房,專門存放藥材。 在鄉村,一般要到40歲以上才行醫。龍薪臣盡管悟性、肯鉆研,但也是學醫13年后,才開始嘗試用藥。 早些年,鴨塘一位農戶上山干活,被毒蛇咬傷,許多地方的醫生不敢給病人用藥。龍薪臣接收了病人,在其被毒蛇咬傷的部位劃出一道十字口,然后用藥,病人就此好轉。自那后,龍薪臣的名聲不脛而走。 得到認可,龍薪臣在苗族醫藥上用心更專、用力更大。他在凱里紅梅街開了一個店子,專門看病。在他和楊再亮、陶貴新等人的帶動下,紅梅街變成了當時的草藥一條街。 “2009年,我在紅梅街治療過一個患者,這名患者得了脊柱結核,在醫院手術后,股骨頭壞死,后來又到其他醫院治療,效果都不太理想。最后我給他敷了苗族膏藥,療效很快顯現。”龍薪臣說。 還有一位患者,拉綠痢疾,到懷化等地醫治不見效果,找到龍薪臣,花了30元,要了一副苗藥,很快見好。對方拿來一只公雞當謝禮,龍薪臣堅辭不受。 由于龍薪臣在苗藥方面有獨到之處,2015年,凱里市中醫院開出高新,聘請他到醫院坐診。龍薪臣上了3年班后,就辭職不干了。他當時另有想法,決定開辦一個專門生產苗族膏藥的廠,發展苗藥產業,醫治更多的人。 辭職后,龍薪臣在麻江縣有關部門支持下,投資500萬元,創辦黔東南州龍氏苗醫苗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。公司采取線上線下銷售方式,迅速打開局面,把苗藥產品銷往了全國各地。 ![]() 2016年,在麻江縣有關部門和龍薪臣共同努力下,公司更被命名為州級第二批非物質遺產生產性保護示范基地。 記者在基地看到,上百張快遞單疊放在一起?!?/span>這些都是客人通過網店買藥的單子,全國各地的都有。”龍薪臣說。 仔細察看銷售數據,銷量大的主要有兩種貼膏:一個是前庭清洗方的膏藥,也叫巴氏腺囊腫膏藥;另外一種是骨髓骨傷膏,也叫骨髓膏。 2017年,龍薪臣靠著行醫和賣貼膏,純收入200余萬元。他并不為此止步?!?/span>廣州的設備還沒有運來,機子運來以后產量會大幅度提升,規模也會進一步擴大。”龍薪臣說。 ![]() ![]() 為了把苗族醫藥傳承下去,龍薪臣帶了10余個徒弟。其中一個徒弟叫石承德,身有殘疾,家庭比較貧困。龍薪臣見石承德身殘志堅、誠實肯干,便收他為徒,每個月發給他3000元工資,請他幫忙打下手,并教他苗醫苗藥知識和技術。學成出師后,石承德也走上了行醫路,目前,在龍場衛生院擔任村醫。 產業發展起來了,帶動作用逐漸顯現。龍薪臣找來貧困戶,引導他們挖采草藥?!?/span>目前,從事這方面工作的有20人左右,大多是周邊村寨的貧困戶。只要他們按照要求把藥采來,每人每天就可以拿到100元工費。”龍薪臣說。 他還計劃擴建基地,培訓100多名貧困戶,帶動大伙采藥制藥,盡快走出一條特色脫貧致富路。 ![]() (本報記者 王道東 康莉 楊光洪)
|